一直以為只有〈雅量〉收錄在國中教材二十多年,
一直到最近,遇到一位為了孩子來找我簽名的老師,
才知道國小六年級教科書也選用了我在二十多歲時寫的一篇〈父親的腳步聲〉。
清明時節,想起兩年前安息主懷的父親,再重讀這篇文章,特別有深深的感觸。
〈父親的腳步聲〉原文如下:
我很喜歡聽父親的腳步聲。
尤其是夜晚,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,
而他還穿著拖鞋在客廳和臥房之間走動。
在我幼年時,我的膽子很小,怕閃電,也怕黑。
可是,我並沒有對人說,因為我自己覺得已經夠大了,說出來挺沒面子的。
當我入睡時,如果有人悄悄地走進來,輕輕地壓緊我的被角,
拉一拉窗簾,然後躡手躡腳地走出去,不用猜,那是媽。
如果有人踩著重重的腳步進來,檢查窗戶關緊了沒?
並且把床前的立燈挪遠一點,以免我夜晚起身碰到,不用說,那是爸。
夜晚下雨時,爸爸也會披衣起來,到我的房間走一走,
每當我聽到他的腳步聲,就好像格外安心,很快地沉睡。
爸爸從不來曾告訴我不要害怕,但是為什麼每當我害怕時,便會聽到他的腳步聲呢?
當我長大了以後,我思索這回事,我終於明白了。
這就是愛,不是嗎?
世界上許多事都有定義,唯有愛沒有,因為愛有千萬種。
也許,轟轟烈烈的愛令人羨慕。
然而,平平凡凡的愛更要珍惜。隨時隨地圍繞在身旁的東西,
只有在我們覺得需要的時候,才發現它是如此可貴。
直到現在,夜晚起風或下雨時,爸爸還會來到我的床前看一看,
往往我還沒有睡著,但是我常假裝睡了,他放心離去時,我就瞇著眼望著他的背影。
怕閃電、怕黑是我的祕密,而父親知道了,他沒有說穿,這就成了他的祕密。
多年以來,我們就這樣互相擁有一個祕密,這使我一直暗自享受著「愛」。